油田中,枯竭的油藏真的“沒油”了嗎?一種能夠直接“吃掉”石油“吐出”甲烷氣體的古菌Ca. Methanoliparum近日被中國科學家發(fā)現,有望讓枯竭油藏重獲“生機”。北京時間12月23日凌晨,相關成果在線發(fā)表于《自然》雜志。
眾所周知,漫長歲月里,動植物遺體等復雜有機物在地下特殊環(huán)境和各類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,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氣等“自然的饋贈”。而在生成天然氣的過程中,一類具有產甲烷功能的古菌功不可沒。
古菌可能是地球上第一批生物居民。它們藏于深海、高溫等極端環(huán)境,個頭小到肉眼看不見,卻有著不可估量“大本領”,近年來相關國際研究不斷升溫。
此前,學界認為,具有產甲烷功能的這類古菌在生長過程中并不能直接“吃掉”復雜有機物。在地下特殊環(huán)境里,它必須得到其他微生物的協(xié)同幫助,經歷多步驟的代謝過程,才能獲取有機物的養(yǎng)分,最終生成天然氣的主要成分——甲烷。
農業(yè)農村部沼氣科學研究所能源微生物創(chuàng)新團隊與深圳大學、中石化采油微生物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合作,從我國勝利油田的一處地下油藏中發(fā)現了一種獨特古菌。課題組通過同位素標記培養(yǎng)等技術發(fā)現,這種古菌在生長過程中,“繞過”了所有傳統(tǒng)代謝步驟,可不與其他微生物合作,獨立“吃掉”復雜有機物,產生甲烷氣體。而石油的主要成分正是比較復雜的有機物,實驗證明,這種古菌可以直接“吃掉”石油,生成甲烷。
《自然》認為,這一發(fā)現令產甲烷古菌的基礎研究邁出了一大步,更指向了未來的應用前景。農業(yè)農村部沼氣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承磊介紹,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“缺油、少氣”,地質結構復雜。受技術條件制約,目前,國內許多油田可開采的石油量不足真正儲量的一半,大量石油在“沉睡”。一些老油田開采難度日益加大,已出現諸多低品質油藏甚至枯竭油藏。
“為此,我們提出了‘地下沼氣工程’計劃——經大量培養(yǎng)后,將這種古菌注入已枯竭或低品質油藏,使難以開采的石油部分轉化為易于開采的甲烷氣體,并最終處理為天然氣,‘點油成氣’,實現這些地區(qū)的油氣共采。”承磊說。
據農業(yè)農村部沼氣科學研究所所長王登山初步估算,若對我國現存所有地下枯竭油藏進行上述開采,所產油氣總量有望達到4億噸~8.5億噸,相當于再造一個十年穩(wěn)產的大慶油田。王登山表示,這不僅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價值,也為全球化石能源行業(yè)碳減排提供了一條新的技術路徑。(記者楊舒)